【新技术开展】肺动脉支架取栓术 为60岁危急重症患者打通“生命通道”

2025-09-24

近日,浙江省人民医院毕节医院(以下简称“浙毕医院”)血管外科学科带头人张雷博士带领团队成功为一名60岁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患者实施肺动脉血栓支架取栓术。

术前肺动脉CT,红色展示的就是肺动脉血管里面的血栓


该手术不仅率先填补了省内技术空白,也为危急重肺动脉栓塞患者提供了全新的生命通道。

手术情景


患者为本地居民,因突发呼吸困难与胸痛紧急入院。经查,患者被确诊为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该病起病急、进展快、死亡率极高,若无法得到及时有效干预,患者生存希望极为渺茫。

该类手术是血管外科领域极具挑战性的前沿术式,对主刀医生技术娴熟度、团队配合默契度都有极高要求。患者生命危在旦夕。

时间就是生命。在张雷博士的迅速组织下,血管外科团队立即启动“绿色通道”,果断决定施行高效快速恢复血流的“肺动脉血栓支架取栓术”。

取栓前肺动脉术中造影


取栓过程


手术在麻醉科、手术室等多学科协作下紧张而有序地开展。由张雷博士主刀,通过股静脉穿刺作为入路,经过下腔静脉、心脏等重要脏器,将取栓支架分别精准送达双侧肺动脉主干栓塞处,稳步取出大量新鲜血栓,迅速恢复肺动脉血流。

取出来的血栓


整个手术过程顺利,血栓取出后,患者血氧饱和度迅速回升、生命体征趋于平稳,呼吸困难及胸痛症状明显改善。

取完栓之后再次造影,完整取出了血栓,肺动脉完整显露出来


“从未想过在毕节就能得到这样好的医疗救治,感谢浙毕医院血管外科张雷医生团队给了我家人第二次生命。”家属激动地说。

术后3天,患者康复出院。

健康补给站:

一、什么是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

急性肺动脉栓塞,是临床上一种比较常见的急性肺动脉致死性疾病。一旦大块的血栓栓塞发生在肺动脉,会造成患者的呼吸困难、血氧急速下降,导致患者猝死。肺动脉栓塞,栓子的最主要来源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一般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前两周内称为急性期。急性期血栓不稳定,容易脱落。

二、如何预防?

1.增加活动量:避免长时间久坐或卧床,乘坐长途交通工具时,定时起身活动,进行腿部伸展运动。长期卧床者,如术后患者或因病卧床的老人,应定时翻身,抬高下肢,主动或协助活动踝关节,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早开始下床活动。

2.遵医嘱用药:对于已经发生了深静脉血栓或肺栓塞的患者,以及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需要遵医嘱服用抗凝药物,如利伐沙班、华法林等,以预防血栓再次形成,并定期复查。

3.特殊人群预防

(1)孕产妇:孕期要适当活动,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产后早期可在床上进行简单的肢体活动,逐渐增加活动量。对于存在高危因素的孕产妇,如高龄、肥胖、有血栓病史等,可在医生指导下预防性使用抗凝药物。

(2)老年人:老年人常存在多种基础疾病,活动能力相对较差,更应注意预防。除了适当活动外,还应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控制病情进展。

(3)外科手术患者:术前应评估患者的血栓风险,对于高危患者,可在术前采取预防措施,如使用弹力袜。术后鼓励患者尽早活动,对于不能早期活动的患者,应给予药物预防,如低分子肝素等。

(4)肿瘤患者:肿瘤患者发生肺栓塞的风险较高,尤其是在接受化疗、放疗等治疗期间。除了常规的预防措施外,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预防方案。

肺栓塞的预防需要综合考虑个体情况,采取多种措施,高危人群应尤其重视,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的预防和治疗。


·血管外科供稿·

[审稿:陈 勇  核稿:周文波  责编:韩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