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报频传】守护患者的“呼吸自由”——记浙江省人民医院毕节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邹淑弢

2025-04-10

在浙江省人民医院毕节医院(以下简称“浙毕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有这样一位医者,他用听诊器静静聆听患者呼吸的旋律,用仁心仁术在22年的时光里,为无数患者带来生的希望。



邹淑弢自踏入临床领域,他便开启了一场与呼吸疾病较量的征程。22年来,他用听诊器捕捉呼吸的每一个细微变化,凭借精湛的医术和丰富的临床经验,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医者仁心的担当。

近日,邹淑弢荣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与死神赛跑:重症战场上的生命“摆渡人”

2009年11月2日,一名17岁男性患者被送入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时,已经出现意识障碍、口唇甲床等都发绀、极度缺氧,呼吸功能衰竭,生命体征几近崩溃。



接诊当班医生邹淑弢以近乎本能的果决在第一时间采取有效处置措施——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抗病毒治疗……每一秒都关乎生死。

连续30天的昼夜鏖战,硬生生将患者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

这不仅意味着贵州省首例输入性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救治成功,更让他参与的临床科研《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诊疗方案》成为全市甲型H1N1流感诊治的“指南针”,并获得毕节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在重症医学领域深耕的岁月里,邹淑弢始终保持着“生命至上”的敬畏。年均超40周的一线坚守,每年近100例危重患者的康复出院,而在这些数字的背后,是他在监护仪前熬红的双眼,是抢救成功后疲惫却欣慰的微笑,更是“决不放弃一丝机会”的医者担当。

抓学科建设:描绘呼吸专科“线路图”

2018年,当邹淑弢接过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发展重任时,他深知这不仅是岗位的调整,更是一场关于医疗革新的远征。“呼吸科不只是看感冒!”——带着这样的信念,他带领团队开启了一场静默而壮阔的学科革命。

从肺癌精准靶向治疗到支气管狭窄气管镜下综合介入,从肺结节微波消融到慢阻肺规范化诊疗,邹淑弢带领科室用五年时间打造出“呼吸慢病-肺癌介入-重症救治”三位一体的学科体系。

今年2月15日,47岁患者周某因为胸闷、呼吸困难,被紧急送到浙毕医院,期间还伴随着咯血,肺部CT显示双肺大面积病变,呈现“白肺”样改变。

“不行我们还是转院去省里吧!”随着周某的病情急剧恶化,家属十分慌乱。

“患者现在的情况,根本坚持不住几个小时的车程,我们会尽最大的努力全力救治。”面对焦急的家属,他帮助分析转院利弊,为救治患者争取“一线生机”。



经过精心救治,患者肺部感染逐渐吸收,成功脱离呼吸机,最终康复出院。

“邹主任和我开玩笑说,我的命老天不收,但我知道,是他们在‘鬼门关’前把我拉了回来。”周某说。

这样的紧急救治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已成为医护人员的工作常态。

浙毕医院获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医院以来,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不断加大医疗硬件设施投入,根据工作需要引进先进设备,配备了超声支气管镜、激光、硬镜等介入诊疗设备、呼吸机、多功能监护仪设施,各种抢救设施,一应俱全,全力推动医疗设施升级换代。并设置有肺功能室、气管镜室、睡眠呼吸监测室等专科检查室,开设戒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睡眠呼吸疾病、肺癌门诊等专科门诊。



科室还以医院的整体设施为平台,围绕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重症肺炎、肺癌、胸膜疾病、肺栓塞、肺间质性疾病及睡眠呼吸障碍性疾病防治、气道狭窄的综合介入治疗等开展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并取得了明显成绩。

2021年,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被命名为贵州省“工人先锋号”。2022年,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获批立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执行科室。

守患者安康:护航“畅快呼吸”的“暖心人”

“身患哮喘几多愁,阻塞窒息命欲休。人民医院巧诊治,峰回路转人间留。”

“白衣天使有真情,医护同心为病人。救死扶伤担重任,排难除病送瘟神。”

……

这是毕节市一位名叫谢德发的老人在科室意见簿上留下的诗词,一笔一划的字里行间,读出了对医护人员的感激,对科室医疗技术的赞扬、感动和认可,传递着双向奔赴的浓浓医患情。


近年来,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先后开展了毕节市首例CT引导下早期肺癌微波消融术、毕节市首例气管内超声经支气管壁淋巴穿刺活检术等新技术,建成具有全气道介入水平的气管镜介入亚专科,填补了毕节市呼吸专业领域的医疗技术空白。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邹淑弢带领团队申报成立毕节市呼吸与危重症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并担任质控中心主任。积极主持对基层医院进行人力资源、重点病种诊疗技术、肺功能室及气管镜室等科室建设进行调研及指导,在区域内持续开展呼吸适宜技术推广巡讲培训,促进呼吸疾病诊疗规范化、同质化,推动毕节市呼吸学科建设发展。

2019年,浙毕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成功通过国家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规范化建设评审;2022年,参与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中国哮喘患者在线登记数据库建设2期项目,纳入“国家呼吸医疗质量控制与管理哨点医院”;2023年,被纳入中国咳嗽联盟建设单位……这些,都记录着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向国家级诊疗高地迈进的铿锵步伐,随着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那个“让山区百姓不出省就能看好病”的梦想,如今已成为现实。

在他的眼中,每一位患者都是独特的个体,都值得被用心对待。他耐心倾听患者的诉求,用温暖的话语安抚患者的恐惧,用专业的治疗为患者驱散病痛的阴霾。

正是因为他的这份仁心,不仅赢得了患者的信任,更成为了他们战胜病魔的强大动力。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联合发布《关于表彰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及“白求恩奖章”获得者的决定》,邹淑弢荣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笔者手记:

从重症医学到呼吸学科,从重症先锋到学科领航者,22年来,邹淑弢始终践行着“医者之大,生死系之,一有所误,即为杀人”的铮铮誓言。在他身上,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妙手回春的医术,更是一颗永远向着患者跳动的赤子之心。

当新技术填补空白、当垂危者重绽笑容,这位白衣战士的信念愈发清晰:所谓奇迹,不过是永不停歇的匠心与热忱。

·周文波  邓铎  /图/视频·

[审稿:陈 勇  核稿:周文波  责编:杜魏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