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影灯下】14岁少女暴发性心肌炎命悬一线,急诊、重症团队协作创造生命奇迹

2025-08-01

日前,来自云南省镇雄县的一名被诊断为“暴发性心肌炎合并心源性休克”的14岁少女,在浙江省人民医院毕节医院(以下简称“浙毕医院”)急诊科和重症医学科团队紧密协作、全力抢救下,转危为安,目前已顺利出院。出院时,患者家属分别给急诊科、重症医学科送去锦旗表示感激。



6月22日,刚刚结束中考的患者小涂因“被发现意识障碍5小时”被紧急送入浙毕医院急诊科。入院前她已反复出现心跳停止,经当地抢救后心跳恢复了微弱跳动,患者父母基于对浙毕医院救治技术的信任,冒着巨大的风险,连夜将小涂转诊至浙毕医院求治。  

入院急诊科后,小涂血压低至78/48mmHg,心肌损伤标志物异常升高,血气分析提示严重代谢性酸中毒,双肺CT显示严重肺水肿。急诊科黄大苹主任医师团队迅速作出判断,小涂被诊断为死亡率极高的“暴发性心肌炎合并心源性休克”。

突如其来的急症,让年轻的生命命悬一线。

多学科协作的生命接力

面对病情危急的14岁少女,急诊科黄大苹主任医师团队立即开启“绿色通道”展开抢救与评估。

经评估,患者心脏功能几近崩溃——床旁超声显示左室射血分数仅19%(正常值>55%),血压完全依赖大剂量升压药维持,生命垂危!    

经与重症医学科业务主任胡秀平、行政主任魏成义医师团队紧急评估,目前传统改善心脏功能的治疗手段已不能满足患者的抢救需求,当机立断转入重症医学科启动高级别的人工心肺支持系统——VA-ECMO(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生命支持。



ECMO小组争分夺秒上机



与死神博弈的重症时间

VA-ECMO治疗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系统工程。

在持续的VA-ECMO支持治疗期间,重症医学科团队针对患者在重症救治期间出现的致命性心律失常、器官功能障碍、脑损伤、继发感染等多重打击与威胁,每日集体查房,积极邀请相关科室会诊,共同决策关键且精细化的救治方案,护理团队观察并详细记录生命体征数据、镇静复苏监测,确保高效达成治疗目标,共同守护着生命的微光。



VA-ECMO上机后患者的生命体征


年轻心脏重获新生

经过重症医学科ECMO小组6天不分昼夜的救治与守护,患者的心脏功能终于呈现生机。  

VA-ECMO流量逐渐下调至0.7L/min时,床旁超声评估显示心脏自主搏动有力,左室射血分数升高至53%,提示心肌收缩功能明显恢复,且患者神志恢复清楚,遵嘱合作,四肢肌力正常。    

在肝胆胰外科杨珺副主任医师的协助下,患者终于成功撤离VA-ECMO生命支持系统,并顺利脱离呼吸机拔除气管插管,转回急诊科继续治疗。  

急诊科继续给予心衰的纠正、心室重构的改善、心律失常的预防、肺部感染的控制、邀请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会诊,同时辅以心肺功能的康复训练、心理干预等渐进式康复、并发症清零等规范化治疗体系。  

7月16日,该患者顺利出院。    

从进入浙毕医院急诊科时的微弱心跳,到出院时花季少女神采奕奕的腼腆感激,这场多学科协作的生命“保卫战”,最终实现了少女生命的重启。



VA-ECMO拟撤机时患者的生命体征


生命至上的医者承诺

    患者家属轻轻展开的锦旗在阳光下流淌暖意——这面锦旗承载的不仅是一个家庭的感激,更烙印着浙毕医院急诊、重症团队等救治体系对生命的庄严承诺:从急诊科发挥关键的“前哨核心作用”,启动“绿色通道”与死神争分夺秒,到重症医学科人工心肺(VA-ECMO)的精密护航、多学科团队的昼夜攻坚,到最后转回急诊科从高级生命支持转向心肺功能康复及并发症的预防,这条预警零延迟、救治无断点、协作无障碍的生命救护网络,成功将一位濒临凋零的花季少女,送回了盛夏的阳光之下。

新闻延长线    

“暴发性心肌炎是青少年的隐形‘杀手’,每一分钟都关乎生死。”重症医学科魏成义主任医师在康复随访时表示,“ECMO是重症医学专业的核心技术之一,重症医学科在浙江省人民医院派驻专家公方晓主任医师、胡秀平副主任医师的指导下,已对肺栓塞、脓毒性心肌病、重症肺炎、重症结核、重症甲流等多名心肺功能衰竭的危重症患者辅以ECMO治疗,均取得了良好的疗效。这次成功救治彰显了浙毕医院在多学科协作、高级生命支持技术应用和精细化管理方面的核心优势。我们将持续提升急危重症救治能力,为每一位患者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吉丹丹  供稿·

[审稿:陈 勇  核稿:周文波  责编:韩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