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完成全市首例B超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
2013-09-17宣传科
宣传科 刘家琨
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在贵州省人民医院对口支援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帮扶专家罗溶溶的指导下,成功为一左肺占位患者在B超引导下施行经皮肺穿刺活检术,这是我院首次开展并运用的新技术,在全市同类病例中尚属首例。
该男性患者因不明原因咯血一个多月,无畏寒症及发热,无乏力、纳差及消瘦,无腹痛腹胀及黑便,咯血时无胸痛、无脓臭痰,院外予以对症治疗后症状稍有好转,但此后反复间断发作,为求进一步系统诊治,于8月20日入住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该患者曾在贵州省人民医院做过CT,CT显示:“左肺占位”,为求准确诊断入住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在排查了患者无血管性病变、凝血障碍性病变、严重肺气肿、肺纤维化、肺动脉高压、穿刺行经有肺大泡或肺囊肿、严重恶病质不能配合等肺穿刺活检术的禁忌症后,8月28日,在贵州省人民医院呼研所主任医师、我院医务科副科长、呼吸内科副主任罗溶溶指导下,呼吸内科夏光琴主任医师、陈军、左军荣医生、B超室顾宇主任、刘毅医生等医护人员的多方协作下,为患者成功施行全市首例B超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并获得了病理学的诊断依据。肺腺癌术后患者无咯血、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
肺癌在恶性肿瘤的死因中占首位,早期不典型与良性病变的鉴别一直是影像学中的难点。B超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可以准确显示病灶本身情况及与周围组织结构的解剖关系,可精准确定进针部位、角度及深度,有很高的诊断正确率及安全系数。其病理诊断对当今的治疗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诊断唯一可信的金标准。据文献报道,该方法诊断准确率为74%~99%,说明此技术对肺部占位变的诊断准确率较高,尤其对纤维支气管镜和痰细胞学检查不能明确诊断的病例,具有重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断的一种重要辅助诊断手段。
为提高肺穿刺活检的准确率,减少并发症,我们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①严格掌握适应症与禁忌症,血管性病变、凝血障碍性病变、严重肺气肿、肺纤维化、肺动脉高压、穿刺行经有肺大泡或肺囊肿、严重恶病质不能配合均为肺穿刺活检术的禁忌症。②穿刺前查出、凝血时间和血小板计数,紧张或咳嗽者术前给予镇静或止咳药,积极与患者沟通,消除其恐惧心理并积极配合操作者。③选择适当体位使患者比较舒适,便于固定且有利于穿刺,缩短手术时间。④对病人进行呼吸训练,在定位扫描检查时嘱病人平稳呼吸屏气;穿刺过程中病人应尽可能在同幅度的平稳呼吸状态下屏气,避免呼吸运动对胸膜造成损害以及小结节定位偏差。⑤选择病变贴近胸壁或最近的层面,兼顾避开肋骨、肩胛骨或其它重要器官。裘敏剑等发现并发症的发生与穿刺针所经肺组织的深度呈正相关,当穿刺针所经肺组织的深度超过2cm时,并发症的发生率超过50%。⑥穿刺针大小以18G较为适宜。针过粗,对肺组织损伤重,易出现并发症;针过细,则组织标本过少,影响病理诊断。⑦避免穿刺到肿块病变的坏死区,应在病灶边缘取材,特别是增强后组织强化明显的区域,病变合并肺不张时,应将二者区分开。⑧穿刺标本及时用10%的甲醛固定并及时送病检。
采用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并发症最常见的是气胸和肺出血,一般而言,结节病灶越小,离胸壁越远,定位越困难,穿刺针越粗,越易造成气胸;从病灶大部紧贴胸壁的地方进针几乎不会发生气胸。操作者经验不足时应尽量采取垂直进针法,术后穿刺点朝下的限制性体位有助于防止气胸。
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出现大咯血、皮下气肿、针道肿瘤种植、纵隔气肿、空气栓塞等并发症均少见,多数文献资料亦认为不会发生播散或种植转移。
据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夏光琴介绍,B超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是一种微创、安全、准确的检查方法,操作简便,费用低廉,并发症少,能为大多数患者接受,对于肺内病灶的临床定性诊断、制定治疗方案及预后有极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