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深意更浓——读《心中的绿手巾》有感

2017-03-22宣传科

   徐本礼

2015年“母亲节”前夕,在《昭通日报》、《赫章报》等报刊读到周文波先生的散文《心中的绿色手巾》,虽然已过去一年多了,但我却对此稿记忆犹新。

《心中的绿色手巾》,是作者在母亲节献给母亲的美文。此文的中心思想在于歌颂母爱。因为母爱至高无尚;母爱,暖人心扉;母爱,在关键时刻成为前进的动力和奋斗的勇气。

作者通过《心中的绿色手巾》讲述了一个平常、曲折、生动、感人、耐人寻味的故事,颇具特色。

这篇文章,不是平铺直叙,而是曲折迂迴;不是平淡无奇,而是起伏迭宕;不是开门见山,而是设置悬念;不是读上能猜下,而是在预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

文章用第一人称记叙,注重写“我”中考落榜,本人不会好受、父母不会好受,一切亲人都不会好受。家人的不好受,在于“恨铁不成钢”。但对于落榜的“我”,难道甘愿得到这种结局吗?当然不是。因为多种原因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无可奈何”,势必造成许多意想不到、即将产生的过激行为。“我”中考落榜后,冲动选择——离家出走的愚蠢行为,家人实施“看管”。在这种情况下,作者通过和母亲一起挑粪为辣椒施肥、与母亲争吵、默默地走出家门等细节。生动地描绘母亲栩栩如生的高大形象,体贴入微的慈祥心灵,关怀备致的深情厚意。在辞别的每一个细节中,不仅“我”心酸难忍泪水,读者也会联系实际,触景生情,想起各自母亲关爱自已的某件事时,也难免催人泪下。

作者在文中写道:“对于母亲的爱,我实在是无法用什么语言来描述,也不知道用什么方式来安慰和报答慈祥的母亲。”

是啊,老实说,再孝敬的子女也没法报答到位,故此,留下:“父母恩难报,难报父母恩”的经典名句。

在继承和发扬“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中,绝大多数有孝心的人,从主观上说,谁都想把“孝敬”二字做到位,一旦具体行动起来,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譬如要上班、要外出挣钱等,除在经济上满足,供给老人的吃、穿、用之外,要长相斯守,亲自问寒问暖,是很难办到的。为此,又有这么一句传言:“娘想儿,想断肠;儿想娘,扁担长。”

无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和文学家高尔基曾对安..夏勃连科说:“富于感情——这是写好作品的最好手段!”

作者写《心中的绿色手巾》,把人身上最好的、优美的、诚实的、也就是高贵的东西用颜色、字句、声音、形式表现出来,激起自己和读者的自豪感、自信心,从心灵深处受到深刻的教育,出色地完成文学的任务、艺术的任务,字字句句都充满感情的色彩,很值一读。

为使读者更深刻地了解《心中的绿色手巾》的精彩,现摘录该文的结尾一段,以便共同欣赏,并作为读后感的结束。

“多年来,这张绿色的手巾常常会勾起我对母亲的想念,正因为心中有了这张从未褪色的绿手巾,才使我走过了一次次的挫折,我的视线才没有被花花绿绿的世界模糊,保持了一个农民儿子应有的诚实与纯真,不管人生路上有什么千难万险,我都会坚强的走下去。”

[核稿:周文波  责编:刘家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