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动态详细

【机器人“巧手”助83岁胃癌患者除病灶】我院成功实施西南地区首例“功能保留型”国产机器人辅助胃癌根治术

2025-07-18

3条机械臂灵活穿梭在腹腔内,在高清三维视野的引导下,精准分离着毫米级的神经与血管——这不是科幻电影里的场景,而是浙江省人民医院毕节医院(以下简称“浙毕医院”)胃肠外科、疝与腹壁外科手术室里的真实画面。

6月20日83岁的石奶奶在浙毕医院接受了保留贲门和大网膜机器人辅助胃癌根治术术后24小时就能下床,一周左右便达到出院标准。

该手术为西南地区首例。

高龄患者的抉择:家门口的机器人” 手术解难题

家住毕节市七星关区朱昌镇的石奶奶,因上腹部反复隐痛且餐后加重,6月16日到浙毕医院检查后被确诊为胃恶性肿瘤。起初,儿女们商量着要带她去西南知名大医院手术,但一番折腾后,发现诸多不便。之后,他们了解到浙毕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胃肠外科业务主任姚海波擅长胃肠道疾病、疝与腹壁外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熟练开展机器人及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结直肠癌根治术等三四类手术,专业能力强的同时医院还配有先进的机器人手术设备,最终决定留在 “家门口” 接受治疗。

“本以为这么大的手术得去大城市,没想到在‘家门口’的医院就有这么好的技术,真是太方便了。” 石奶奶的家属感慨道。

机器人技术显优势:精准微创,守护功能

手术中,姚海波操控的机器人手术系统展现出强大优势,其高清三维立体视野,将腹腔内神经、血管的细微结构放大呈现,如同为医生戴上了“透视镜”,让操作更精准。机械臂的灵活性突破了人手的生理极限,能在方寸之间稳定操作,避免了手部微小震颤的影响。




手术情景



更关键的是,手术在彻底清除病灶的同时,完整保留了贲门和大网膜。保留贲门,让石奶奶术后能顺畅吞咽,避免反流,重拾自在进食的乐趣;保留大网膜这一重要的免疫屏障和脂肪储存库,减少了腹腔粘连风险,维护了自身免疫功能,为长远健康增添保障。

理念升级:从“根除” 到 “兼顾生活质量”

姚海波副院长介绍,胃肠外科已从单纯追求生存率,迈向兼顾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功能保留时代”。而此次为石奶奶实施的功能保留型机器人辅助胃癌根治术,更是西南地区首例。机器人技术为这一理念的实现提供了强大支撑,让精准与微创并行,治愈与尊严同在。

石奶奶术后24 小时左右就能下床活动,一周左右即达到出院要求,恢复速度超出预期。这一成果,正是我院拥抱前沿科技、践行 “以患者为中心” 理念的生动体现。更标志着我院在机器人辅助胃肠外科领域的技术水平已跻身区域前列,为西南地区胃癌患者带来了“家门口” 就能享受精准微创治疗的新选择。

如今,我院在机器人辅助及微创医疗领域已积累了诸多成功案例。未来,我们将继续探索外科技术前沿,让更多患者在战胜疾病的同时,能“有质量、有尊严地拥抱康复后的每一天”。

·梁杰 供稿·

[审稿:陈 勇  核稿:周文波  责编:韩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