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医院共成长] 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5•12护士节”系列活动——征文比赛(三等奖)
2021-06-24
我与医院共成长
心血管内科 王家会
2012年6月,一个仲夏的季节,总有许多的梦希望去实现,六月的气息在这座城市里弥漫,热气席卷了整个城市的上空,而我却感觉不到热气的存在。我知道,城市里的每一个人,都在为了生活而忙碌,才让这座城市更加喧哗。
于是,我带着如火般的青春和美好的梦想,来到了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我就是一位平平凡凡的护理工作者,在不知不觉间,我已不再是当年刚参加工作时的“新兵”了,在与科室这个“小家”共同成长和壮大的同时,更是见证了医院这个“大家”发展的每个历程。
我所在的心血管内科接收的都是危重急症患者,是一个与“死神”赛跑的科室。直到现在,我还清楚的记得第一次参与抢救病人时的所有场景,那是在2012年10月28日的夜班。那一晚,终究是一个不寻常的夜晚,就在那个夜晚,显得那般寂静与深沉,几乎连值班人员的呼吸都能清楚的划过耳旁。就在此时,却被一位突发紧急状况的患者打破了原本寂静的深夜……呼之不应问之不答,我立刻呼叫值班医生,在值班医生带领下,立即予心电监护,上氧,静脉通道,心电监护提示患者发生室颤,立即将除颤仪等抢救物品及药品推至患者床旁。医生立即给予持续胸外按压,之后患者仍室颤,立即遵医嘱给予非同步300J电除颤2次,患者终于恢复意识,心律为窦性,因为患者合并其他疾病,在与其家属沟通后,迅速将患者转入重症医学科继续治疗。待患者转危为安后,回想起参与抢救的过程,我的心还在砰砰直跳,久久不能平静,在内心深处不由自主的浮现出种种假设,如果晚一点巡视病房、如果因我的疏忽、如果患者没有家属陪伴……等等一切如果的如果,那将会是怎样的结果?我的内心紧张、焦虑、忐忑、害怕,全程心跳加速,但当患者抢救过来后,我的心也被“生命”这个词语深深触动和震撼,那种激动、高兴的心情,我想在此时此刻根本没有任何言语能够表达和叙述。
历经九载风雨,我在心血管内科、在医院的这片沃土上茁壮成长,在护理部正确的带领下,我所在的医院护士团队也迅速发展,如今已经能够开展中心静脉置管等技术,护士专业技能和素养更是飞速进步,为医院带来诸多荣誉,有省级“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有外界称赞的护士礼仪小组,有各大专业培训基地,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更值得一提的是护士开展门诊治疗,各大专科护士的培训等相关专业技术。而我也在科室领导和同事的关心帮助下,全方位提升了业务技能,现如今年,我终于成功拿到了梦寐以求的护师资格。成为了一名具有护师资格的护理工作者。
2020年春节,所有人都还沉寖在春节的欢乐中时,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自武汉向全国蔓延。“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一夜之间,全国上下各部门进入了紧张而有序的应对状态。按照上级防控要求,医院像一台机器高速运转,发热门诊的设置、分诊隔离通道的建立、高速路口体温检测组排班、120急诊转诊的调度、物资保障组的成立等工作落实一气呵成,所有职工全员到位,克服种种困难,战斗在自己的岗位上。在号召赴鄂驰援期间,全院干部职工纷纷请缨,我也提交了请战书,不过很遗憾,没能够到最前沿参加抗疫。在电视机前,我默默关注着那些奋战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中的同仁,感同身受,忍不住泪眼婆娑。他们齐心协力、风雨兼程、不惧艰险,用无私无畏的精神,驱散病毒,那些最美逆行者的身影为人们生命健康撑起一片晴空。他们用实际行动把“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诠释得淋漓尽致。我不是诗人,但是我要讴歌所有在抗疫中勇敢奉献的人们,是他们教会了我有国才有家,教会了我如何平等、真诚、善良的对待每一个生命,也更坚定了我在所从事的职业一直走下去的信心和决心。
今天的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事业蒸蒸日上,已发展成为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急救、健康和公共卫生保障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9年来,我和医院一路同行,携手共进,尽情燃烧我的青春和热情,在这个“大家庭”里,我是幸运的,因为科室不但给了我展示技能的舞台,还给了我实现理想的平台,我深深的爱着我的科室,爱着我的医院,医院就是我的家,我的家就在医院。作为一位平凡的护理工作者,我将时刻向大医精诚者学习,不断前进。我愿俯首甘为孺子牛,为科室再上新台阶增添力量。我愿化作春蚕,为这个家庭的璀璨明天奋斗终生。虽为极小的一份子,但我仍愿意发光发热,为祖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增添一抹光亮!我将按照“仁爱为医,团结和谐,创新进取,爱院敬业”的院训,用“爱心、真心、耐心、细心、责任心”服务好每一位患者,让他们在就医的同时感受到家的温暖。我也会把医院当作自己的家,珍惜她、爱护她、建设她,在滚滚时代浪潮中,与医院同呼吸、共命运、谋发展,再创辉煌。
[审稿:付红英 核稿:周文波 责编:刘家琨]